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運動專題討論
Seminar on Social Movement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劉華真 
課號
Soc7096 
課程識別碼
325 M74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110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_socmov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是一門關於「社會運動」的研究所進階討論課。如果每門課程都有其終極關懷的核心問題,這門社會運動課程的核心問題就是「在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何種社會運動研究?」社會運動作為社會學的次領域,已經超過半世紀,而隨著全球政經局勢的快速轉變,已有不少學者指出,舊有社會運動的理論與研究成果已經不敷使用,we need new versions of social movement theorizing。因此這堂討論課從現有社會運動研究的源流開始,讓修課同學閱讀歐洲與美國傳統的社會運動作品,接著介紹目前新的研究趨勢。這門課有以下幾項限制,請修課同學仔細考慮後再選修。第一、因為授課週數的限制,要加入新研究趨勢的討論,勢必影響介紹現有理論典範所能使用的授課週數,因此許多重要的研究議題沒有被含蓋在內,例如社運在微觀層次的參與和動員,社運與個人生命史、社運文化、認同與反抗意識、知識份子與社會運動、跨國社會運動、運動後果等等。如果修課同學對於這些議題有興趣,可以私下找我要額外的書單。第二、因為授課教師專長與興趣的限制,指定閱讀的選擇會偏重於勞工、環境、農民,並偏向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些運動。如果對於這些主題缺乏興趣的同學,或者可以考慮選修其他社會運動的課程。

這是一門閱讀課(a reading class),每週將會閱讀80-100頁左右的英文作品,修課同學需要仔細消化課程的指定閱讀,並將心得以weekly memo的方式與全班分享。除了每週memo與期末三千字的position paper,本課程不需要寫一長篇期末報告 

課程目標
讓學生熟悉既有社會運動研究的基本重要文獻,並閱讀近年企圖修改、超越既有理論典範的新作品 
課程要求
一、每週心得:修課與旁聽者需針對每週指定教材,撰寫一千字的memo(約單行行距約一頁)。每份memo都應該包含以下兩部份:(1)用你自己的話重述指定閱讀的內容主旨(不超過三百字);(2)針對指定閱讀的提問與挑戰(剩下的七百字)。在每週上課二十四小時前,以電子郵件傳送給所有的修課者,超過該週上課時間才送出的memo,視同缺交。請想像指定教材的作者坐在你面前,你有三分鐘的時間,提問你覺得最重要的問題,這一千字的心得,是你提問的腳本。同時,如果某些修課者太害羞,有「發言障礙」,這一千字報告有助於課前整理思緒,做為課堂參與的基礎。

這些心得必須具體針對每週指定教材的內容,做精簡的摘要,再佐以評論和質疑。歡迎將之前的指定教材納入討論(譬如,第二週的心得反省,是和第一週指定教材的對話)。但這種報告,並不適合將課程沒有涵蓋的文獻納入討論,因為來修課的個人專長不同,每週指定教材是課堂討論的最大公約數。
(i)在報告的第一行,請使用Microsoft Word的字數計算,寫下這篇報告的字數,每篇的字數限制是一千字。如果使用單行行距、12號字體、左右間距各一英吋,一千字的心得大約是一頁。請練習用簡潔精確的語言,直打要害。
(ii)Punctuality(準時)是重要的人類美德,不論memo的品質如何,都請在規定的時間之前交出,凡超過該週上課時間才交的memo,一律拒收算缺交。

二、課堂討論紀錄:每位修課同學需選擇一週進行課堂討論的紀錄,並在該堂課結束後的一週內將記錄以電子郵件傳送給所有的修課者。同樣,請遵守準時的原則。

三、課堂參與:討論和溝通是研究所階段重要的學習工具,因此課堂參與是這門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,請直接、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指定教材的想法與困惑,有讀不懂的部分,請在課堂上盡情詢問,互相交流。我也希望大家在課堂發言的時候不要太天馬行空,能夠有所本,指定教材的文本,是課堂討論的基礎。

四、期末position paper:字數限制為三千字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一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Reader一本,請洽遠雄(新生南路三段72-3號,02-23650978)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發言與參與 
20% 
 
2. 
課堂討論記錄 
10% 
 
3. 
每週心得 
50% 
 
4. 
期末position paper與討論 
2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5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22  舊典範總覽 
第3週
9/29  集體行動的爭辯 
第4週
10/06  受1968激勵的歐洲新社會運動理論 
第5週
10/13  受結構功能論、崩潰理論影響的美國派 
第6週
10/20  美國典範的經典案例─民權運動 
第7週
10/27  抗爭還是組織化? 
第8週
11/03  組織難題? 
第9週
11/10  政治機會結構是有效的解釋因素嗎? 
第10週
11/17  抗爭週期與改革 
第11週
11/24  Marxism與社會運動 
第12週
12/01  博藍尼風潮 
第13週
12/08  教師出國,停課一次 
第14週
12/15  發展研究加社會運動 
第15週
12/22  後殖民的「民眾」計畫 
第16週
12/29  全球視野下的社會運動 
第17週
1/05  為什麼需要新的社會運動研究? 
第18週
1/12  期末大亂鬥